瓮投网 > 历史 > 正文

​湖南省华容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2024-01-02 18:35 来源:瓮透网 点击:

湖南省华容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华容县位于湖南省北部边陲,岳阳市西境,地处东径112°18′31″~113°1′32″,北纬29°10′18″~29°48′27″。北倚长江,南滨洞庭湖。周邻6县(市)、场,东与岳阳市君山区交界,西与益阳市南县相邻,南连国营北洲子农场,北接湖北省石首市,东北与湖北省监利县隔江相望。

历史沿革

春秋时为楚国境域,战国时属楚黔中地。

秦昭襄王三十年(前277),置黔中郡,县境为秦黔中郡地。

西汉高帝六年(前201),改黔中郡为武陵郡,并置孱陵县,县境归武陵郡孱陵县管辖。新莽始建国元年(9),改武陵郡为建平郡,改孱陵县为孱陵县,县境随之属建平郡孱陆县。东汉建武年间(25~56),复西汉旧地名,县境仍属武陵郡孱陵县。

三国时期,吴大将吕蒙于建安二十四年(219)邻南郡太守,徒治公安城,孱陵县改属南郡,县境为吴南郡孱陵县地。

西晋太康元年(280),杜预定荆州,改南郡江南部分为南平郡,分孱陵县置南安县(见<<水经注>>、<<旧唐书?地理志>>;<<宋书?州郡志>>则谓分江安立),属南平郡,此为华容建县之始。东晋,仍为南平郡属县。

南朝宋永初三年(422),改南安县为安南县,隶南平内史。齐承宋制,仍名安南,属南平郡。梁武帝天监二年(503),立南安郡,不久,废郡,仍为安南县,属南平郡。梁敬帝时(555~557)又立南安湘鄂,邻安南和今湖北石首2县。南朝陈废南安湘鄂,安南县仍属南平郡(见<<隋书?地理志>>及<<东晋南北朝舆地表>>)。

隋代初沿用陈名。开皇十八年(598)改安南县为华容县,移属巴陵郡,炀帝大业初,巴陵郡改称罗州,县境属罗州。大业三年(607)废州为郡,改罗州为巴陵郡,华容县复属巴陵郡。

唐垂拱二年(686),改华容县为容城县,中宗神龙二年(706),复名华容县。武德四年(621)废巴陵郡置巴州,武德六年改巴州为岳州,天宝元年(742)又改岳州为巴陵郡,朝元元年(758)复称岳州。或州、或郡,华容均为其属县。 五代期间,华容县属岳州。

宋乾德元年(963),岳州归于宋,称岳州巴陵郡。宣和元年(1119),以岳州为岳阳军。绍兴二十五年(1155)改岳州为纯州,岳阳军为华容军。绍兴三十一年(1161)复改顺州为岳州。此间,华容县均属其统辖。

元到元十四年(1277),改岳州为岳州路总管府,华容县属岳州路。

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置湖广布政使司,改岳州路为岳州府,华容县属岳州府。

清康熙三年(1664),设湖南承宣布政使司,县境属湖南布政使司岳常澧道岳州府。

中华民国2年(1913),华容县属湖南省岳常澧道,3年,废府存道、县,岳常澧道改名为武陵道,华容属之。5年,裁撤武陵道,华容划归湘江道。11年,废道,县境直隶湖南省。26年,全省设立9个行政督察专员公置 ,华容属第2督察区。29年4月,全省划为10个行政督察区,华容属第4区。

1949年8月,湖南和平解放,全省分设10个专员公置(专区),华容划属常德专区。1962年12月,恢复益阳专员公置,华容改属益阳专区。1964年9月,设立岳阳专员公置,华容划归岳阳地区。1986年1月,撤销岳阳地区行政公置,实行市管县新体制,华容属岳阳市。

行政区划

1949年7月21日华容县解放。8月18日成立华容县人民政府,县以下建立5个区人民政府,取消乡的建制,区以下92保暂时未变。

1950年下半年,废保甲制,建立区、乡体制,将原一区改为城关镇,将原四区划为一、四两区,将保改为乡。全县共划为6个区、1个镇、94个乡。1951年分三区西部增设七区,分二区东部增设八区;1952年将从岳阳划入的隆庆、安福、昭福、团山4乡及六区南部增设九区,并升原六区之注市镇为县辖镇。从此,全县共为9区、2镇、116乡。

1956年,华容实现农业合作化,为减少行政层次,有利经营管理,实行撤区并乡,将117个小乡并为19个大乡,由乡直辖623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将北景港、鱼须2镇升级为县属镇;1957年6月,又升塔市镇为县属镇;同年12月分操军乡西部为西来庵乡。此时,全县已实现高级合作化,行政区划为:20个乡,5个县属镇,321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设辖4078个生产队。

1958年10月,全县农村建立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的管理体制,撤销原来的20个行政乡和5个县属镇,组成华一、新景、南山、幸福、东风、护城、东山和砖桥等8个农村人民公社,1个城关镇。公社下共建107个生产大队,847个生产队,年末调整为86个生产大队,884个生产队。1959年6月,分护城公社西北部设鲇市公社;9月,改东风公社为曹军公社。年末全县有9个人民公社,143个生产大队,902个生产队。

1960年,砖桥人民公社并入东山人民公社;城关镇改为城关镇人民公社。年末有农村人民公社8个,城镇人民公社1个,生产大队(居民区)106个,生产队(居民小组)812个。

1961年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缩小公社规模,将原有的8个农村人民公社,以原乡的范围为基础,改为19个,4月又增注滋口镇人民公社。大队、生产队规制相应缩小,全县计有19个农村人民公社,2个城镇人民公社,419个生产大队,3682个生产队。

1962、1966年,先后将城关、注滋口两镇人民公社改为镇,1970年分东山人民公社建立桃花人民公社,1972年分砖桥公社建立集成公社,分梅田公社建新建公社。1980年,改新洲农场、江洲桑场和团洲灭螺围垦指挥部为人民公社,恢复注市、北景、鲇市3镇为县属镇。至此,全县为25个农村人民公社,4个县属镇,下辖492个生产大队,4357个生产队,12个居民委员会,118个居民小组。

1983年6月,根据国家改革开放政策和政企分开的精神,以东山公社为试点,撤社建乡。随后,将全县25个公社改为25个乡,497个生产大队改为村,生产队改为组。

1984年6月,又实行镇带村的管理形式,将塔市、砖桥、三封、万庾、梅田、宋市、插旗7乡改为县属镇。1984年8月2日,注市镇与隆西乡合并为注市镇,北景镇与景港乡合并为北景港镇,鲇市镇与鲇市乡合并为鲇鱼须镇。12月,岳阳地区批准胜峰、潘家、东山、操军、南山、终南、幸福、团洲、新河等9个乡的乡政府所在地毛家巷、潘家渡、三郎堰、南岳庙、大乘寺、鱼口、坝上、团洲、新河口建立乡属镇,分别隶属各乡人民政府领导。

1986年12月,为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增强城市功能,扩大城关镇辖区,胜峰乡李家湖村(从石佛村析出)、护城乡环城村和城南村划入城关镇。

1988

截至1990年12月底止,全县行政区划为15个乡、11个镇,421个村,4405个村民小组,77个居民委员会,136个居民小组。

1990年,全县行政区划为15个乡、11个镇,421个村,4405个村民小组,77个居民委员会(简称居委会),136个居民小组。

1991年3月,集成乡以大港村主渠队为基础,由大港、南阳、向阳、钟家4村分别搬迁一定数量的农户,划出一定的土地,扩建成主渠村。12月,梅田湖镇将原金鸡村一分为二,组建金鸡、长福两个村。

1992年,胜峰乡从排山村划出第9、12、13村民小组与乡办二林场合并组建栗树村,同时撤销二林场建制。

1993年11月,经省民政厅批准,撤销潘家乡,设立治河渡镇,其政区为原潘家乡政区。1994年,城关镇撤销陵园村,设立城关镇陵园街居委会。

1995年4月,江洲乡与塔市驿镇合并为塔市驿镇,辖23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地新沙洲。10月,幸福乡与新洲乡合并为幸福乡,辖26个村,乡政府驻地坝上;撤销桃花山乡,将白果、跑马、杨树、桃花、平垒、禾场岭6个村和林场划归东山乡管辖,将农林村划归三封寺镇管辖。新的东山乡辖22个村、4个场、1个居委会。年内撤销胜峰乡板桥湖村,设立胜峰乡养殖场。

1997年12月,经省民政厅批准,操军乡改为操军镇,驻地迁址南华渡。1998年10月,集成乡实行平垸行洪后,成建制撤除,在原集成乡境设立小集成洪泛区管理委员会2000年12月,省民政厅行文批复东山撤乡建镇。

2001年,三封寺镇烟墩村划归君山区采桑湖镇。

2003年,全县开展合村并组工作。通过调整、扩大、合并,全县的行政村、场、居委会减少23个,村民小组减少1881个。

2005年9月,省民政厅行文批复:同意塔市驿镇、洪山头镇、东山镇合并为东山镇,辖54个村,5个居委会,总面积302.7平方公里,镇政府驻地三郎堰。

2007年底,全县行政区划为12个镇、8个乡,495个村、场、居委会,4359个村民小组。

2007

2020年华容县辖三封寺、万庾、北景港、章华、治河渡、禹山、注滋口、操军、梅田湖、插旗、鲇鱼须、东山等12个镇,团洲、新河等2个乡,田家湖生态新区、工业园管理区、小集成洪泛管理区3个区。共有居委会43个,村民委员会160个。(本文作者:古籍大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