瓮投网 > 杂谈 > 正文

​退伍军人郑大清:村民凑70元供他闯荡,身价百亿后为全县修75座桥

2024-10-31 15:50 来源:瓮透网 点击:

退伍军人郑大清:村民凑70元供他闯荡,身价百亿后为全县修75座桥

四川南充,富豪遍地,天地集团董事长郑大清也赫然在列。这位只有初中学历的董事长,在村民们的帮助下逆天改命。

如今的他也像当初承诺的那样,倾尽全力,报答村民与家乡。郑大清的创业之路,自白手起家始,筚路蓝缕,终于巅峰,令人动容。

意志磨练,人生无惧

十几年创业之路,其中艰难可想而知,支撑着郑大清走下去的,便是永不放弃的意志力。而郑大清坚强意志的培养,还要从他的参军经历说起。

1959年,郑大清出生于四川省的一个小山村,那里闭塞、落后。从记事开始,郑大清的记忆,便被贫穷牢牢占据。

为了维持生活,父母早出晚归,却仍然无法满足一家人的温饱问题。尽管生活困难,郑大清的父母却十分开明,他们深知教育的重要性,便凭借着仅有的公分,供郑大清上学。

然而山村教育水平有限,郑大清能够接触到的知识也十分有限。从中学开始,他的成绩便一直不理想。与此同时,家中的经济状况也更加艰难。

深思熟虑之后,郑大清结束了初中的学业,决定参军入伍。郑大清深知自己一无所有,是以,从穿上军装的那一刻开始,他便十分努力。

参与多项任务,出生入死,郑大清每次都是排头兵。因为优异的表现,郑大清成为了受到上级嘉奖的第一名新兵。

当兵期间,郑大清认真训练,从未抱怨过。他荣立一次集体三等功,在人生的履历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9年的部队生活,培养了郑大清坚强的意志,也造就了他永不言弃的性格。

后来,郑大清退役,面临的依旧是整个家庭的破败,生活拮据,家徒四壁。为了改变贫穷的现状,郑大清在老家附近找了一份工作,暂时稳定下来。

然而郑大清没有漂亮的学历,发展空间十分有限。尽管十分努力,他依旧拿着微薄的收入,找不到未来的方向。

20世纪80年代,为了寻求出路,村子中的年轻人纷纷选择外出打工。恰逢改革开放,下海经商的人赚得盆满钵满,衣锦还乡。郑大清十分羡慕,也同其他人一样,走出了山村。

其他人纷纷选择前往沿海城市,为了发家致富的目标努力,郑大清却眼光独到,计划前往发展空间较大的乌鲁木齐。

在郑大清看来,尽管乌鲁木齐闭塞,发展水平较低,但未来却存在着无限可能。与此同时,作为一名军人,郑大清身上的使命感也指引着他,前往祖国的边疆。

正如他所说:“乌鲁木齐是我国的边境城市,我当过兵,就算是出去打工,也要守在祖国的边境线上。”

万里相送,铭记恩情

出发之前,郑大清却遇到了最大的拦路虎:贫穷。乌鲁木齐与四川相隔甚远,路费昂贵,而郑大清的家庭,实在无法支付如此巨额的费用。

父亲蹲在地上,一口一口地抽着旱烟,满面愁容。一家人一筹莫展之际,却收到了村民们传来的好消息。

郑大清所在的丁字桥镇,原本便是一个充满友爱的大家庭,街坊邻里互帮互助,相处十分和睦。得知郑大清即将外出闯荡的消息,村民们都表示大力的支持。

是以,郑大清的路费,也由村民们包揽。郑大清和父亲走遍村子,挨家挨户借钱。村民们每家拿出两三元钱,在众人的努力下,郑大清最终凑够了70元。

看到村民们的鼎力相助,郑大清十分感动,他挨家挨户地鞠躬、敬礼,表达自己的感谢。父亲嘱咐郑大清,如果以后有所成就,一定不能忘记村民们的恩情。

众人只是摆摆手,说道:“大清是解放军,保护我们老百姓的,这点钱就不用还了啊!”郑大清紧紧攥住70元,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出人头地。

就这样,带着父母和乡亲们的期待,郑大清踏上了前往乌鲁木齐的道路。经过几天几夜的颠簸,郑大清终于到达目的地。

那时新疆天气已经十分寒冷,郑大清却穿着单薄的衣服。曾经在部队使用的旧棉被,也成为了他唯一的御寒物。

几千公里的长途跋涉后,郑大清手上也只剩下了1元2角,急需寻找一份工作。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他没有学历,没有人脉,也没有一技之长。

部队服役期间,他练就了一身力气,为了生存下去,他只能前往建筑工地,搬砖、扳钢筋,做着最基层的工作。

这份工作虽然能解决燃眉之急,却不是郑大清的终点。是以,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后,众人都已经精疲力尽,瘫倒在床上。

然而郑大清却独自看书,自学建筑图纸。他清楚地记得,自己退伍时指导员的教诲:“一定不要忘记学习,在任何时候,有知识的人,都是最有价值的。”

皇天不负有心人,郑大清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因为表现出色,他升任为建筑工地的班长,工资也涨到了每天五元。

乡亲们的恩情,一直是郑大清的“心病”。也正因如此,他在工地上省吃俭用,终于攒够了70元,将其寄给父亲,嘱咐他一定把欠乡亲们的钱还上。

后来,郑大清收到了家中来信:“孩子,我已经收到了你给乡亲们的钱,大家看你在新疆混好了,都要去找你呢。”

得知欠款已经还上,郑大清松了一口气。与此同时,他也陷入了纠结。尽管自己在乌鲁木齐稳定下来,但他能力依旧有限,如果乡亲们来投奔郑大清,他是否能够带着大家走上致富之路?

没有人想到,一年之后,郑大清不仅还清了欠款,还攒下了2000元。更为重要的是,郑大清在乌鲁木齐的建筑领域积累了一定的人脉。他开始计划自己承包工程,减少中间商的差价。

然而郑大清手下缺少人手,便邀请乡亲们来到乌鲁木齐。不久后,郑大清接到了第一批人,看着乡亲们期待的面孔,郑大清自信地说道:“乡亲们,跟着我,保证让你们赚到钱!”

听到郑大清的承诺,众人也倍受鼓舞,干劲十足。不久后,他们就接到了第一个项目。乡亲们勤奋工作,郑大清仔细检查,众人奋斗了几个月的时间,终于迎来了项目的收尾工作。

如果此次项目交接顺利,他们将获得一笔不菲的收入。

郑大清满怀期望之际,却被泼了一盆冷水。原来,承包项目的老板因为无法支付后期费用,早已经逃跑,郑大清此次承包,几乎血本无归。回到工地,看着乡亲们期待的眼神,郑大清心怀愧疚。

在郑大清看来,因为自己考察不利,让众人蒙受损失。令他意外的是,乡亲们非但没有责怪,反而安慰他,还愿意继续追随着他。

郑大清十分感激,承诺道:“只要你们还愿意跟着我干,总有一天,我们会赚到钱。”

年关将至,老板卷款逃跑,郑大清和乡亲们的生活步履维艰。20多名工人挤在一间60平方米的房子里,稍有动作,便会碰到其他人。

靠着从朋友那里借来的5元钱,郑大清一天只吃一顿饭,度过了10天。尽管如此,郑大清和乡亲们还是咬牙坚持下来。

1987年,为了尽快还清借款,郑大清选择与当地的制胶厂合作,签订了价值13万的厂房维修合同。吸取上次的经验,郑大清经过多方考察,确认这一项目没有问题,才和其他的同事们一起动工。

五个月后,郑大清按时完成了项目,负责人对此赞不绝口。如期拿到款项,郑大清第一时间赶回了工地,将工资发放下去。那一刻,乡亲们的手不停地颤抖着。

在郑大清的带领下,工人们来到了乌鲁木齐最大的餐馆,吃上了一顿“豪华大餐”。患难中相互携手,郑大清已经和乡亲们成为过命的兄弟。也正因如此,众人都坚定了跟随郑大清的想法。

后来,郑大清陆续接手了几个小工程。因为工人们施工速度快,质量高,迅速在当地打开了市场。

随着接手的项目逐渐增多,郑大清的生意越做越大,手中的存款也越来越多。1989年,郑大清已经完全在乌鲁木齐站稳了脚跟,获得了70多万元的收入。

筚路蓝缕,人生坎坷

在建筑领域小有成就的郑大清并不满足于现状,一番考察后,他将目标转移到流通、生产领域。郑大清花费了20万元,在乌鲁木齐租下了一间地下室。

他带领工人们完成了装修,转租给其他人,每年可以得到五万元的收入。与此同时,郑大清还在乌鲁木齐买下了两个煤矿,获得了巨大的财富。

最初的几年,煤矿和房地产都给郑大清带来了可观的收入,然而不久后,麻烦却接踵而来。由于郑大清缺少足够的经验,导致决策失误,经营不善,煤矿开始出现严重的亏损。

1994年,两家煤矿相继倒闭,一年后,商场也关门歇业。一夜之间,郑大清从原来的百万富翁变成身无分文的失败者。与此同时,他还背上了几十万元的债务。

事业上的巨大打击,让郑大清陷入迷茫。他曾经站在铁轨上,望着呼啸而来的火车,产生了卧轨轻生的想法。

然而家人与乡亲们的期待不停在耳边回响,最后一刻,郑大清还是收回了脚步,决定重振旗鼓。

经过多方考察,郑大清决定用借来的100万元,开一间属于自己的公司。不久后,天地实业贸易有限公司应运而生。郑大清租了一个商场,进行服装贸易。

此前创业失败的经历,让郑大清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他制定了严格的公司标准,聘请了大专以上学历的售货员,建立考核与激励制度,不断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就这样,郑大清的服装商场生意红火,利润巨大。郑大清一扫往日的阴霾,还清了借款,也获得了一笔收入。

与此同时,郑大清决定将自己获得的利润,投入到钱生钱的投资中。天地实业贸易有限公司的涉猎范围不断扩展。

从服装售卖到房地产投资、酒店管理,这家横空出世的公司,在新疆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事业逐步走入正轨,郑大清作为传奇性的人物,也成为人们赞美的对象。

几年后,郑大清再次押上了所有身家,投资2亿,计划在乌鲁木齐市中心建立了一座商场。新疆交通闭塞,与外界的联系较少。

员工与当地的居民无法想象,商业大厦是怎样的存在。是以,公司内部出现了大量的反对声音。

郑大清得知此事,耐心地向员工们解释商业圈的发展前景,打消了他们的顾虑。在郑大清的坚持下,商厦的建造工作顺利展开。

“东方100商厦”拔地而起,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商厦集休闲、购物、娱乐、餐饮为一体,如果发展顺利,将势不可挡,如果失败,郑大清将再次血本无归。

幸运的是,这场豪赌,郑大清获得了最终的胜利。他建立的商业圈,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顾客纷至沓来,100商厦的客流量,一天就能够达到上万人次。

渐渐的,郑大清的商厦,发展成为了乌鲁木齐的第一大商圈。1999年,东方大厦的营业额达到了1.7亿,一年之后,营业额再创新高,突破两亿。至此,郑大清的商业发展之路,正式进入了快车道。

随后,郑大清开始投资酒店行业,建立了一座四星级的“东方王朝”酒店。农业、电讯、生产加工、房地产……

郑大清投资的领域不断扩展,天地实业集团,更是成为了新疆当地赫赫有名的龙头企业。

2004年新财富劳斯莱斯500富人榜中,郑大清排名第61位,2006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上,郑大清排名146位,身价数以亿计,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富豪”。

衣锦还乡,涌泉相报

事业上蒸蒸日上的郑大清,并没有忘记曾经的恩情。商海浮沉,他始终心怀善良。郑大清深知,如果没有当初乡亲们筹集的70元,便不会有自己如今的辉煌。

为了表达自己的感谢,郑大清竭尽所能地为家乡提供帮助。郑大清明白“要致富,先修路”的道理,便捐赠了大量的钱财,修好了通向城里的路。

与此同时,郑大清还捐出700万为全县各个乡镇修建75座“慈母桥”,新桥竣工,村民们的生活环境也得到极大的改善,交通便利,当地的经济也迅速发展。

正如县交通局长所说:“这些桥不仅改善了村民的交通条件,还为带动农村致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与此同时,郑大清还为家乡捐赠了5所希望小学,设立了专门的奖学金。当初因为家庭原因辍学,一直是郑大清心中的遗憾。

为了防止其他人重蹈覆辙,郑大清每年都会对学习成绩优异的孩子给予特殊奖励,鼓励他们继续学习。

2019年,为了报答当年70元的帮助,郑大清特地回到了家乡,回报村民们。他在四川当地大摆筵席,邀请了所有的丁字桥镇村民。

宴席上的菜品,全部按照当地“坝坝宴”的最高标准,村民们大快朵颐,十分满足。

乡亲们吃完饭后,几名身穿正装的员工走到了宴席中间,手中捧着一摞摞现金。众人十分疑惑,问道:“大清,这是干什么的?”

郑大清说道:“父老乡亲们,多年前我去新疆创业,如果不是你们借给我的70块钱,也不会有我的今天,今天我要还给大家多年之前的恩情。”

说罢,郑大清便命令员工将一摞摞百元大钞分发给乡亲们,每个人获得了2000元到5000元不等。其中一位老人,甚至得到了6万元的补助

原来,郑大清年少时,曾经与父亲发生了冲突,一气之下离家出走。这位老人十分心疼,拉着郑大清到自己家中,给他煮了一碗面。

如今老人年过60,家中却十分贫穷,只能依靠干零活勉强维持生活。郑大清支付的费用,已经足够她安享晚年。老人受宠若惊,拉着郑大清的手,连声道谢,悄悄抹起了眼泪。

与此同时,郑大清还给村民送去大型家电,冰箱,电视等。郑大清知道乡亲们从未坐过飞机,专门包下了一架飞机,让老人亲自体验一把。

为了防止发生意外情况,他还专门安排医护人员为老人做体检。如果老人们身体不舒服,便回到地面休息,郑大清一直陪伴在他们身边,说着家长里短,一群人其乐融融。

带领全村人民致富,一直是郑大清的目标,他在村子中建立了一间纳米晶硅的生产厂房。有劳动能力的村民凭借着这一收入,可以保证基本生活。

郑大清知恩图报,乡亲们对此赞不绝口。而郑大清对于家乡的感情,亦从未间断,正如他所说。

“是家乡的山山水水养育了我,是家乡的父老乡亲关心着我,我没有理由不为家乡的建设和发展出力,没有理由不为社会作贡献。”这段相互成就的感动,弥足珍贵。

参考资料

[1]《诚实守信创新业——郑大清从打工仔到董事长的故事》2004年10月10日,《致富天地》

[2]《郑大清:从1.2元到20亿元》2004年1月31日,《经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