瓮投网 > 杂谈 > 正文

​七年级上册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详细笔记 预习复习可用

2023-12-12 22:39 来源:瓮透网 点击:

七年级上册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详细笔记 预习复习可用

作者简介

莫顿·亨特(1920—2016)(Morton Hunt),美国作家,心理学家,早年曾在空军服役,做过空军飞行员。在二战时期,他曾驾机执行过对德国的侦察任务。是一位擅长写励志类文章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位专业的心理学家。他的代表作有:《自杀》《心理学的故事:源起与演变》(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年8月)《走一步,再走一步》(原名《悬崖上的一课》)。其中《走一步,再走一步》被收入沪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第三课,人教版语文教科书(新版)七年级上第14课。

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文讲解视频

课文复述

课文分析

1、文章分为几部分?

答:文章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13段),冒险、陷险;第二部分(14-22段)脱险;第三部分(23段)感悟。

2、通过爬悬崖这件事,作者想表现什么意思?试归纳文章的主旨。

答: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一个一个认真地解决小困难,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3、为什么“我”明明知道自己体弱、胆怯,也记得母亲的训诫,还要去冒险爬悬崖呢?

答:是好朋友杰利“别做胆小鬼”的话语刺激了“我”,自尊心、虚荣心占了上风,于是冒险去爬悬崖。

4、文章从哪些方面描写“我”处于险境时的狼狈和恐惧心理,有何作用?

答:心理活动和动作描写:爬、全身颤抖、冷汗直冒、胸腔里咚咚直跳、蹲、心惊肉跳、哀求、啜泣、头晕目眩、伏、恐惧、疲乏、全身麻木、不能动弹。这些语句刻画了小主人公处于险境中的心理状态。这里有被抛弃的委屈,受嘲笑的羞辱,有不知所措的迷惘,也许还有不该冒险的悔意。

5、文章两次写到“我”哭,原因一样吗?

答:“我”凭着自己的努力战胜了看似无法战胜的困难,“我”在下悬崖时,曾有两次哭泣,前者是恐惧和伤心,后者却复杂得多,有历险的余悸,有脱险的欣悦,有被抛在石架上的委屈,有对父亲的感激还有一种全新的感觉―― “我”终于凭着自己的力量战胜了看似无法战胜的困难。这使“我”第一次清晰地意识到自己身上的潜在力量,从而激起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6、多角度阅读分析,你认为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这是一位明智、教子有方的父亲,是对孩子负责、真正爱孩子的父亲。

7、为什么以“走一步,再走一步”为标题?

答:走一步,再走一步,就是说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然后一步一步走下去,就是有天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课文小结

一个人在人生旅途上,不可能坦坦荡荡,一帆风顺,遇到困难,感受挫折,都是很正常的。只要我们不失自信,牢记“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那么什么样的艰难险阻都将被你踩在脚下。别忘了,还要把你的这些感受传给那些正在遭遇困难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