瓮投网 > 影视 > 正文

​《红蜡烛和美人鱼》:日本安徒生的童话里的正义感和抒情色彩

2024-10-10 20:56 来源:瓮透网 点击:

《红蜡烛和美人鱼》:日本安徒生的童话里的正义感和抒情色彩

《红蜡烛和美人鱼》是日本儿童文学作家小川未明的代表作,它被称为日本儿童文学史上最哀婉动人的一部作品,它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和神秘的气氛感,带领我们去发掘人类最隐秘的感情。

小川未明1882年出生于日本新泻县,是日本的童话家、小说家、日本儿童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从1926年开始,小川未明就专注于童话创作,被誉为日本童话创作的先驱者。在他30多年的创作生涯里,为世人留下了1000多篇童话佳作,是一个多产的童话作家。

由于小川未明很小的时候就被家人送给别人收养,作为养子的他,一直伴随着孤独和寂寞长大。正如曹文轩所说:“每一个人无论长多大,都走不出童年的记忆”,于是在小川未明的童话作品中,总是散发着强烈的正义感和浓郁的抒情色彩,他也因此被称为“日本的安徒生”。

小川未明童话作品《红蜡烛和美人鱼》

| 小川未明之于日本,有如安徒生之于丹麦,现实社会和虚幻世界结合出的浪漫主义

日本儿童文学家砂田弘一评论小川未明:少年时代所“遭遇的风景、民俗、父亲对信仰的狂热追求以及从祖母那里听来的神秘故事,共同酿就了小川未明文学的土壤。”因此,他的童话作品与充满戏剧色彩和寓言意味的欧洲童话是截然不同的,但却与丹麦的安徒生童话颇为相似。

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的安徒生,出生在鞋匠家庭,处于当时社会的最底层,由于饱受生活之苦,所以,他的童话作品始终倾注了温暖,并伴着诗情和爱的激流,同时将主题赋予了真善美,充满着对弱小者的深刻同情。如此相似的童年,激发出两人不谋而合的创作风格。

小川未明以现实社会和虚幻世界为舞台,结合他的浪漫主义风格,将人类的自私主义和自我牺牲成全精神,用优美的语言、紧凑的节奏、丰富的想象力呈现给世人,其中还略带淡淡的诗意,让人感到一丝哀伤、一丝残忍、一丝温柔,将这些成年人眼中的平淡,全部包容在爱里。《红蜡烛和美人鱼》就集中体现了这种超时代的创作风格。

在文章里,活在黑暗大海中的美人鱼,向往着明亮繁华的人类国度,于是决定将自己刚出生的孩子送往陆地。被一对卖蜡烛的老夫妇收养的小美人鱼渐渐长大,她心灵手巧,用红颜料在白蜡烛上画画,使老夫妇的蜡烛大为畅销。但这对老夫妇却为了一大笔钱财将小美人鱼卖给了利欲熏心的商人。可见,代表人类自私的贪婪与背叛被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作者想要表达给读者的恰恰是心中的那份正义感。

小川未明

| 小川未明童话里的正义感,佛系的正义感是想唤醒人们的善

有资料记载:《红蜡烛和美人鱼》的创作背景就来自于小川未明的童年经历。他一出生就成了别人的养子,而他的养父母恰好也是靠制作蜡烛为生,故事的发生地北海的景象也会让人联想到小川未明的出生地新泻。正是这篇带有自己身世和感受的作品,让我们看到了作者内心所积存的正义感。

1、呼吁人们关注社会弱势群体

《红蜡烛和美人鱼》给人们所展示的第一个主人翁代表就是怀孕的人鱼妈妈,她寂寞而孤独,对生活充满了迷茫,她不希望自己快出生的孩子继续过这种生活,于是她想到了岸上的人类。她误认为人类是世界上最温柔的物种,所以义无返顾地将孩子送给人类收养。而被人类收养的小人鱼谨小慎微地长大后,还不忘用自己的特长来报答人类的养育之恩,而看似温柔的人类却将怀揣希望的人鱼残忍地推回了深渊。

在当今社会下,同时存在着这种收养与被收养的关系,也不泛存在着一些家庭在收养了社会上的孩子后,刚开始对孩子很好,当有了自己的亲生孩子后就开始嫌弃甚至讨厌被收养的孩子,随之而来的打骂和各种无视就将孩子的心直接沉入了冰冷深渊里。

小川未明的这篇作品用充满正义感的心声首先关注了无法抚养子女的单亲母亲,她们的无奈正如人鱼妈妈的无奈,为了能让自己的孩子过上更好的生活,哪怕必须要与她们生离死别,也会忍痛将她们送给条件稍好的家庭。同时也关注了被收养的孩子,她们的生活充满了孤独和忧愁,从而形成了内向害羞的性格,在寄人篱下的思想压力下,总想用自己孱弱的身躯,有限的能力,去博得养父母的欢心。

单亲母亲与被收养的孩子,她们都是社会中不可忽视的弱势群体,小川未明则通过自己的童话作品,让正义感回归,为他们赢得了一次全社会的注目。

把孩子交给人类抚养,一定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2、用因果关系起底善良的重要性

在这篇充满灰色基调的童话故事里,养父母家的红蜡烛卖的很好,小人鱼却很累,但是她很开心,因为报恩的初心实现了。然而人性总是善变和充满欲望的,不管小人鱼再怎么全心全意地报恩,也敌不过人性的贪婪与背叛,她的养父母最终还是将她换成了金钱,随之,小人鱼一手制作的红蜡烛也变成 了神明的诅咒,在因果之间让“坏人们”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小川未明用佛系的正义感是想唤醒人们的善良,他将因果报应置入到自己的童话作品里,意在告诉人们,世间的一切事物都存在因果关系,都有相互制约的法则,这其中就包括人性的善良。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无论她的出生贵贱与否,你善待她,她也会关爱你,你伤害她,也必将收获伤害的代价。

小川未明将这些社会弱势群体称作“无法为自己发声的人”,除了人鱼的代表者,《牛女》的问世,更加清晰地道出了这个特点:一个异于常人、牛头人身的女人,她无法说话,在生下儿子后,因为劳累而死。却因思念儿子,她总是在冬天化作雪人来见儿子,没想到儿子不辞而别,搬去了一个不下雪的地方。这种社会“减弱”的人情味,不同样是对弱势群体的伤害、对善良的亵渎吗?因此,小川未明坚持用自己一篇篇的童话作品为她们摇旗呐喊。

所以,宣扬社会正义感,就成了小川未明创作童话的出发点,而为了更好地激发人们的这种正义感,作者别有用心地为童话融入了浓郁的抒情色彩。

想到是神赐的孩子,老夫妇俩就非常精心地抚养她。

| 小川未明童话里的抒情色彩,让生命升华的力量,带着美好去发现生活中隐藏的美

小川未明的童话,既不令人激动,又不会让人感到平淡;既有令人恐惧的一幕,又有温柔的爱和纯洁的感情,总是让人在恬淡悠远的意境中去感受世间的人情冷暖,所以,他的童话作品里随处可见的抒情色彩便是”忧愁与美“。

1、抒发忧愁是为了超越忧愁

小川未明的童话里始终流趟着哀伤的旋律,让人感到忧愁,那是因为他的作品里隐藏着人类生与死的本质性问题,再用情感丰富的散文叙事手法,旨在让读者走进丰富的情感体验,告诉他们无论是谁的人生,都不是只有快乐,还会有很多困难和忧愁,在面对这样的人生时,应该像人鱼一样锻炼自己去承受并超越它们的力量。

《金环》所描述的就是这样的一个故事:大雪融化将尽的初春季节,久卧病床的太郎终于得以能够短暂下床到外面活动,但他却因找不到一个陪他玩耍的伙伴而感到忧伤,这时,远远的一个陌生少年滚着两个金色的铁环,冲他友好地微笑。晚上,太郎就做了一个梦,梦见少年分给他一个金色的铁环,然后两人消失在夕阳中,第二天,太郎便离开了这个世界。

小川未明通过这种淡淡的、忧郁的情愫,帮助人们去体察充满温情的人道精神,教会儿童读者认识人生所要面临的贫穷、饥饿、孤独、死亡等忧愁,从而获得战胜忧愁、超越忧愁,让生命升华的力量,带着美好去发现生活中隐藏的美。

这个笼子过去装过老虎,狮子和豹

2、母爱之美

“至少要让自己的孩子在热闹、明亮的小镇里长大。美人鱼怀着这种仁慈的母爱,决心把孩子生到陆地上去。”

文章开篇就抒发了母爱之美。母亲之所以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原因就在于“女子本弱,为母则刚”,在孩子还没有出世之前,就开始为他(她)筹划未来,总希望他(她)的成长之路能够更好一点,再好一点,这样的母爱,无论身处哪一个阶层的女人,都是一样的。

这样的爱,在小川未明的作品《牛女》中表现得更为突出,她的母爱甚至超越了死亡,超越了时空,超越了她所面临的一切障碍。作者这种灵魂深处的有感而发,无非是想唤醒人们的正义感。

3、坚强之美

“虽说离开孩子,孤独寂寞地在大海里生活,无比苦,但不管孩子去哪里,只要 孩子能幸福地生活,就是我最大的喜悦了。”

浓浓母爱的背后,从来离不开坚强,所以作者也并没有忘记抒发坚强之美。纵观这世间,到处都有可能发生母失子、子离母的悲剧,即便这样,只有坚强地活着,心中的那份祈盼才会有实现的可能。

就像小川未明一样,虽然内心长期处在孤独和寂寞的煎熬中,但他并没有自暴自弃,反而时常激励自己,他曾说:“只要我攀越过这座山,山的另一头应是个明朗无雪的世界在等我”。这正是小川未明童话的魅力所在,即使悲伤和孤独四处叫嚣,然而只要坚强面对,拥有克服困难的决心,总有温暖无雪的地方在等着我们。

只要我攀越过这座山,山的另一头应是个明朗无雪的世界在等我

4、感恩之美

”能在薄情的世界里深情地活着“,这句话背后的含义是想告诉人们真情的存在,还有让你感恩的人和事存在。小人鱼为了感恩老夫妇的养育,日以计夜地美画蜡烛,让他们的生意更好,这种感恩之美让童话赋予了温暖有爱的一面,能促进社会的和谐。

《野蔷薇》也用了优美的文字抒发了这种感恩之美。作品里讲了两个国家成了敌国以后,两名守护界石的士兵感恩以往彼此的陪伴,宁愿死亡也绝不反目成仇的故事。作者同样是用抒发感恩之美来渲染渴望和谐的目的。

由此,小川未明透过这种正义感和抒情色彩,以他独特的笔触,向人们阐明了他的童话观:“通过创作诉诸这种纯真感情,使读者沉醉于美与忧伤的氛围之中,同时依据纯情的儿童良心来裁判什么是善,什么是恶,这,即是此艺术所具有的伦理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