瓮投网 > 杂谈 > 正文

​在权力斗争中,清朝八旗排位顺序有何变化?

2025-01-21 15:53 来源:瓮透网 点击:

在权力斗争中,清朝八旗排位顺序有何变化?

八旗的雏形来自于明代女真族的射猎小队“牛录”,“牛录”是女真族早期的一种临时性组织,在狩猎时,女真族会将每十个人编为一个小组,名为“牛录”,每个“牛录”再选出一位首领,首领称为“牛录额真”,这九名组员必须各送一支箭给首领。“牛彔”在女真语中意为“大箭”,“额真”意为“主人”,“牛录额真”即“箭主”之意。

八旗士兵

1583年,清朝的实际创始人努尔哈赤为适应统一女真各部的军事需要,改善了“牛录”这一制度,把它改造为大型、固定、有严格纪律的统属关系的新型组织。1615年,努尔哈赤正式创立八旗,分为镶黄、正黄、正白、正红、镶白、镶红、正蓝、镶蓝八个旗色。八旗旗色的排序由于长幼尊卑、权力更迭等原因发生过几次变化。下面来介绍一下八旗排序变化:

1623年,有记录的八旗最早排序:镶黄、正黄、正红、镶红、镶蓝、正蓝、正白、镶白

清朝实际创始人:努尔哈赤

此时八旗的排名主要与各旗主的长幼尊卑有关,后金大汗努尔哈赤亲掌镶黄旗、正黄旗,努尔哈赤嫡次子代善正红旗、镶红旗,努尔哈赤之弟舒尔哈齐的次子阿敏镶蓝旗,努尔哈赤第五子莽古尔泰正蓝旗,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正白旗,努尔哈赤长孙杜度镶白旗

皇太极继位初期八旗排序:镶黄、正黄、正红、镶红、镶蓝、正蓝、镶白、正白

正白旗旗帜

皇太极继承汗位亲掌镶黄、正黄两旗后,正白旗由努尔哈赤第十五子多铎任旗主,因镶白旗主在此阶段先后由多铎同母兄长阿济格多尔衮,为了尊崇长幼尊卑,皇太极将正白旗与镶白旗位置相互调换。

1631年八旗排序:镶黄、正黄、正红、镶红、镶白、正白、正蓝、镶蓝

正蓝旗旗帜

天聪四年(1630年),镶蓝旗旗主阿敏因临阵脱逃、心怀异志、谋求自立等罪,被皇太极幽禁。天聪五年(1631年),正蓝旗旗主莽古尔泰因当众顶撞皇太极被治大不敬之罪,夺去和硕贝勒爵位,降为多罗贝勒。此后,两蓝旗的地位因此下降,八旗的排序也形成了一个两黄、两红、两白、两蓝的局面。

顺治时期,八旗排序:镶黄、正黄、正白、正红、镶白、镶红、正蓝、镶蓝

皇太极之弟:多尔衮

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去世,多尔衮扶持皇太极九子福临继承皇位,因福临年仅六岁,由多尔衮辅政摄政并实际掌权。摄政王、镶白旗主多尔衮与正白旗主多铎互换旗色,并将镶白旗领主阿济格调入多铎所领的正白旗,多尔衮至此成为独掌正白旗的全旗之主,正白旗的位次力也压宗王之元老代善的两红旗而从第五位升至第三位,同时将自己同母弟弟所统领的镶白旗位次升至镶红旗之前。八旗的顺序至此变更为镶黄、正黄、正白、正红、镶白、镶红、正蓝、镶蓝,至此,直至清朝灭亡八旗排序再未有所变更。

头旗:镶黄旗旗帜

1650年,多尔衮去世,顺治帝开始亲政,为加强皇权,顺治帝亲自统领了原属多尔衮的正白旗,直接控制镶黄、正黄、正白三旗,称“上三旗”,皇帝的户口登记在镶黄旗内,称“镶黄旗第一参领第一佐领上御名”,故镶黄旗为头旗。由王公、贝勒掌控的正红、镶白、镶红、正蓝、镶蓝五旗则被称作“下五旗”。因八旗排序有别,所以旗人由于战功或与皇室恩赐等原因从下五旗改隶上三旗者,称之为“抬旗”;而在同一旗色或旗分之间的户口转换则称之为“改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