瓮投网 > 杂谈 > 正文

​山东茌平县-古时春秋诸侯会盟地

2024-10-17 12:33 来源:瓮透网 点击:

山东茌平县-古时春秋诸侯会盟地

茌平(chí),位于山东省西部,为聊城市所辖县。总面积1003平方公里。总人口54万。茌平为中国圆铃大枣之乡,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之乡,中国生态文明县、中国产业百强县 、2017年12月,当选中国工业百强县区。

一、历史沿革

1、秦置茌平县,治今县西南碻磝城。属东郡。《水经注·河水》:“应劭曰:茌,山名也。县在山之平地,故曰茌平也。”

2、东汉属济北国。三国魏、晋均属平原郡(国)。北魏徙治今县东南。北齐县废,隋初复置,末年省入聊城县。

3、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贞观元年(627年)又省入聊城县。金天会八年(1130年)析聊城县复置茌平县,治今茌平镇,属博州。

4、元属东昌路。明、清属东昌府。

5、1914年属东临道,1925年属东昌道,1928年直属省。1937年后属鲁西行政区第四专区(1940年)、冀鲁豫行政区第四专区(1941年)、第一专区(1942年)、第六专区(1945年)。

6、1949年属平原省聊城专区。1952年划归山东省。1956年博平县并入。1967年属聊城地区。1997年撤销聊城地区,属聊城市。

二、县治的三次变迁

茌平自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县以来,随着黄河故道的变迁,县城三次变迁,共建了四座县城。

1、在秦、汉、晋朝时期,县城设在碻磝城(现在的茌平南部的韩集乡高垣墙村)。

2、晋末之东晋大兴元年(公元312年),茌平县城由高垣墙村向东偏北迁至鼓城(又名阳城),即今乐平铺镇土城村。至南北朝北齐天宝二年(公元551年)为止在此近二百四十年。

3、隋初,茌平县城又向北迁到兴利镇(今杜郎口镇杜郎口村)。从隋初到唐贞观元年,兴利镇一直是茌平县的县城治所。

4、现在的茌平县老城,是1130年(金朝天会11年)兴建的。

三、历史古迹

1、张家楼革命烈士纪念碑。张家楼抗日遗址位于聊城市茌平县广平乡张家楼村。现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台子高遗址。台子高遗址,又名牡丘遗址。1970年秋,对遗址进行了部分试掘,整个遗址保护完好,文化层厚7米,发现的石器有斧、簇、矛,陶器有鼎、鬶、陶、罐、盆等共100多件。陶器饰纹多见绳纹、蓝纹、方格纹以及附加堆纹。1977年12月,被列为山东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博平古楼。始建于宋代,乾隆年间重修。楼身由四根红色合抱大木柱擎起,上下两层,斗拱飞檐,成为博平的标志性建筑。文革时被毁,后重修。

4、重丘。重丘即今山东茌平县广平乡驻地。春秋鲁襄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48年)诸侯会盟于重丘。康熙五十六年茌平知县陈吴琰,书"重丘"碑立于该地,于碑右端说明"春秋会盟地。

5、教场铺龙山文化遗址。位于乐平镇教场铺村西北50米处,相传战国时期孟尝君练兵于此,故名教场铺。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文丨来源: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