瓮投网 > 杂谈 > 正文

​在京剧中,票友指的是什么?票友一词是怎样来的?

2024-10-11 11:20 来源:瓮透网 点击:

在京剧中,票友指的是什么?票友一词是怎样来的?

本文乃作者原创首发于头条,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稍稍懂些京剧历史的人都会知道,京剧从一开始就有票友,而且票友对京剧艺术的发展同样作出了很大贡献。即便处在当今社会,我们都会经常听到人们在谈论“票友”如何如何。那么,什么叫票友?“票友”一词是怎样来的呢?

这票友的称呼,源于满清统治后期。那时候,许多贝勒爷(皇家子孙)知道京剧是一种高雅的艺术,好听又好看,所以他们就对京剧产生兴趣,甚至到了对京剧痴迷的程度。这些贝勒爷有的爱学唱京剧,有的甚至联络几个有演奏、演唱技艺的京剧爱好者与他们一起取乐,有的贝勒爷甚至常花大钱到京剧班里去客串一个角色,让专业演员陪他演戏。后来,贝勒爷们还觉得不过瘾,就向皇帝提出要周游四海演唱京剧。

不知哪一个皇帝也对京剧感兴趣,就同意了他们的要求,允许贝勒爷及其京剧戏友们周游全国,并心血来潮,印发给这些贝勒爷每人一张票证——“龙票”(有人戏称,这种“龙票”相当于现代的文艺工作“许可证”),“龙票”的票面上印有龙的图案。以此“龙票”作为证明,他们可以到全国去演唱,这也有助于渲染天下歌舞升平的景象,对清王朝有利而无害。贝勒爷和戏迷们有了这张龙票,尽然他们不是官员,但跑到哪里,哪里的地方官府衙门都得热情接待,管吃管住,还要安排他们参加当地剧团的演出。

这些人,既不是专业“戏子”,又不是普通的人,该怎么定位称呼他们呢?因为他们每人手里都有一张可以证明其身份的专用于唱戏的“龙票”,,所以各地政府官员和老百姓都管他们叫“票友”。在这些票友的影响下,上层社会的年轻人也跟着学戏演戏,而且也被统称为票友。“票友”二字就这样流传了下来。刚开始的时候,人们把业余京剧演员称为“票友”,把业余琴师称为“琴票”。以后人们就把非职业性的京剧演员和琴师统称为“票友”

票友们都有固定的练习、演出地点,这种活动的地点叫“票房”。由票友们演出的戏称为“票戏”。当今社会里,“京剧票友”是对非职业性的京剧演唱者、乐师的通俗称谓,有的也把为了京剧爱好而聚集在一起活动的所有人都叫票友。票友大多数是为了自唱自娱,如清朝皇帝爱新觉罗●载活、贝勒爱新觉罗●载涛、袁世凯之子袁克文、同仁堂的经纪人周子衡和上海的杜月笙、银行老板冯耿光、张伯驹、生理学家刘曾复等,都是造诣很深的名票,为京剧的发展作出了各自的贡献。

但也有不少的票友由业余转为专业演员,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下海”。如老生张二奎、孙菊仙、汪笑依、言菊朋、郭仲衡、奚啸伯等,花脸黄润甫、金秀山等,小生德珺如,老旦龚云甫、卧云居士,琴师李佩卿等,他们原来都是京剧票友,后来“下海”都成为京剧舞台上举足轻重的著名艺术家。近年来,各地票友热情高涨,票房活动非常频繁,甚至远远超过了专业剧团。

我是“落落寡合”,执笔走天涯,与大家一起分享、了解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