瓮投网 > 杂谈 > 正文

​陈永贵:首任农民副总理,1986年病逝,长子从政,女儿在公安部门

2024-10-09 08:13 来源:瓮透网 点击:

陈永贵:首任农民副总理,1986年病逝,长子从政,女儿在公安部门

人们常说:民以食为天。的确,农业是衣食的源头、生存的根本,农业的发展史就是人类的进化史,农业的稳定与安全决定了社会的安定和国家的自立。而我国就曾有一位副总理,他出身农民、心系农业,以一个包裹白头巾的质朴形象为全国人民所熟知,他就是陈永贵

出身贫苦,勇于抗争

陈永贵出生于1914年的山西昔阳,在他的幼年时期,国家外有列强侵略,内有军阀割据,贫苦农民的日子根本熬不出头。从记事起,陈永贵就没吃上一顿饱饭,家里穷得连做饭的锅都是破的。6岁那年,当地发生饥荒,父亲实在无力养活全家,因不忍眼睁睁看着家人饿死,只好将妻子、女儿和最小的儿子卖给大户人家,带着陈永贵踏上了逃荒之路。

父子二人一路乞讨来到大寨村后,生活依然没有任何起色,绝望的父亲一时想不开走上了绝路,从此撇下陈永贵孤苦无依的生活。幸亏此时一户地主家正好缺一个放牛娃,他靠此才勉强能有口饭吃。在无数个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里,年少的陈永贵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何自己生来就要受压迫受剥削?

虽然生活无比艰苦,但难得的是陈永贵身上总有股子不屈服不妥协的劲头,面对地主的无理要求,他敢于出头、勇于对抗,渐渐地成为了乡亲们的带头人。抗战年代,他被乡亲们推选为“维持会”的代表,为八路军提供了很多重要情报,他也在此过程中接触了共产党,终于深刻地意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人民打跑侵略者,只有共产党才能让劳苦人民翻身得解放。从此,他一心一意跟随党,也在1948年成为了一名党员。

迎来和平,在农业大展身手

新中国成立后,陈永贵的生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变。他见到了失散多年的亲人,也在土地改革中获得了田地。对于农民来说,土地就是天,就是像生命一般珍贵的存在。作为大寨村的生产委员,他一门心思研究怎么提高产量、怎么科学种田,虽然文化水平有限,但对土地的热情让他充满干劲,乡亲们对好日子的渴望让他不敢懈怠。

在他的带领下,大寨村实施了开发梯田、修建水渠、引水灌溉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逐渐形成了适合本村情况的独特农业模式,粮食产量节节攀升,即使赶上灾年,也能够实现增产增收。

随着大寨模式的名声越传越广,陈永贵也见到了他最敬重的毛主席,并在1975年一跃成为了副总理,主抓农业方面。虽然身份和地位与之前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他始终不改自己的质朴本色,他深深地知道,自己的根在农村,自己的心在土地。因此,他工作中的大部分时间,要么是深入地方调研,要么是返回大寨劳作,从不将自己束之高阁。

子女不搞特殊,踏实本分

在对子女的教育上,他一直叮嘱他们要谦虚谨慎,几个子女不仅没有凭借他的身份而得到任何特殊照顾,反而常常因为要避嫌而放弃了一些机会。

其中,他的长子进入政府部门,一生都在昔阳县宣传单位工作,退休时是县宣传部长;他的二儿子原本在部队当兵,他严于自律、训练刻苦,本有升迁的可能,可陈永贵却并不赞同,甚至还说,正是因为是他的儿子,才不能提拔。

不过,儿子在常年的耳濡目染下也十分理解父亲的做法,他安心回到家乡,进入电力部门,成为了一名普通的工人;而他的女儿在家乡的公安部门从事档案管理工作,一直踏实本分、兢兢业业。

改革开放之后,农业方面的全面改革也被提上日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优势愈发明显,在改革的洪流中,陈永贵深感自己的文化和能力不足以继续引领农业方面的发展,便选择激流勇退,于1980年请辞。此后的他来到北京郊区的一处农场,继续在农业领域发光发热,1986年,他因病逝世,他的骨灰也终于回到了自己奋斗一生的地方——大寨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