瓮投网 > 影视 > 正文

​《万历十五年》:读懂明朝兴衰史,过好当下小日子

2024-06-01 07:24 来源:瓮透网 点击:

《万历十五年》:读懂明朝兴衰史,过好当下小日子

提到历史书,很多人会觉得年代纷杂、人物繁多、文字晦涩,不由得望而却步。

然而,有一本书,仅以平和冷静的笔触串联了六个人的命运,就道尽了整个明朝的兴衰历程。

这本书,就是作家黄仁宇的代表作《万历十五年》。

万历十五年,即公元1587年,全年平平淡淡,并无大事可叙。

然而,表面上风平浪静的大明王朝,早已暗流涌动、危机四伏。

这一年,万历皇帝不再上朝,模范官僚海瑞和抗倭名将戚继光先后离世,哲学家李贽创立佛堂、开始讲学……

黄仁宇以传记体的铺叙方式,分别讲述了这些人物以不同的方式,试图实现自己政治理想的故事。

只可惜,他们或身败,或名裂,没有一个人功德圆满。

在这个大失败的总记录中,他们被不可控的时代洪流所裹挟,一步步滑进了深渊。

回溯那一年的波谲云诡,你会发现个人的意志在浩荡的命运面前,到底有多么不堪一击。

1

权力再高,也操纵不了人性。

1572年,隆庆帝突然病重去世,结束了自己不到六年的统治生涯。

在群臣无首的混乱局面下,年仅9岁的朱翊钧坐上了龙椅,次年改年号为“万历”。

万历皇帝年纪虽小,却怀有远大的治国抱负,渴望有朝一日在朝堂上大展拳脚。

为此,他勤奋学习、克己复礼,凡事都听从首辅张居正的教导。

张居正要求他节制物欲,他便打消修缮宫殿的念头,严格管控宫中珠宝供应;

张居正提醒他以身作则,他便坚持大公无私,严厉惩罚犯错的外祖父;

决心成为明君的他,还听从张居正的建议,放弃了书法爱好;顺从太后的安排,迎娶了自己不喜欢的女人。

万历十年,张居正因病猝然长逝,万历皇帝为失去恩师而悲痛万分。

谁知,朝廷随后就掀起了一阵弹劾张居正的风波,官员们纷纷上书举报其贪污。

原来,口口声声要求皇帝节俭的张居正,背地里却凭借百官的贿赂,过着挥金如土的奢华生活。

张居正的言行不一,让万历皇帝第一次领会到人性的复杂与割裂。

他不禁回忆起一桩桩往事,恍然察觉除了出席祭祀活动外,自己从未左右过政事。

朝中人员变动、政策制定等大事,都由张居正代他定夺。

他这才明白:自己看似尊贵威严,实则是毫无实权的傀儡。

可他清算完张居正的罪行后,依然夺不回大权,摆脱不了文官的约束。

他励精图治,日夜思虑国事,草拟手诏阻止官僚腐化,文官却担心触动自己的利益,想尽办法阻碍政策实施。

他鼓足干劲,亲自操练兵马,头顶烈日观看士兵射箭,文官却唯恐造成武高于文的局面,极力劝阻他放弃练兵。

甚至,他宠幸哪位妃子,喜欢哪个儿子等私事,文官们都要以不合礼数为由强加干涉。

明明贵为天子,却只能任人操纵;即使贤明爱民,也得不到百官扶持,他心灰意冷地选择了怠政罢工。

从万历十五年起,他近30年不上早朝,也不见群臣,终日在紫禁城郁郁寡欢,明朝也就此由盛转衰。

万历皇帝并非昏庸无能,而是受制于人心各异的环境,空有一腔治国安邦的热情,却无处施展才能、实现理想。

他以为,没了张居正的约束,自己就能独揽天下,大展宏图。

谁知,一个张居正倒下,又涌现出了一群更加自私妄为的“张居正”。

他们为一己私利而明争暗斗,还以伦理道德为名,强行要求皇帝顺从各自的意愿。

万历皇帝如同紫禁城中的一个囚徒,怀着满腔怨愤,在后宫里浪费了自己的一生。

在深不可测的人性面前,哪怕是至高无上的皇权,也只能于无可奈何中土崩瓦解。

诗人顾城曾说:

“我知道人性是不可靠的。多么美好的秉性,都有它浅陋和乖戾的地方,都有翻覆和变化的可能。”

人心,是这世上最难以捉摸的东西,经不起窥探与高估。

一旦涉及利益得失,所谓的道德、伦理都会扭曲变形,化作算计和背叛。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座不为人知的迷宫,那里或许温暖明亮,又或许破败不堪。

所以,最好不要高估和任何人的关系,也别放松对人性黑暗的警惕。

学会放低期待,避开阴暗,才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

2

本事再大,也扭转不了时代兴衰。

万历皇帝执政期间,涌现了不少能人志士。

他们纷纷发挥自己的才干,力图阻止王朝的陨落,却全都以失败告终。

道德楷模海瑞,一生公正廉洁,在大肆贪腐的朝堂中出淤泥而不染。

他冒着降职的风险违抗命令,拒绝为上司设立铺张的酒席和华丽的住所。

他不留情面地按律处置同僚,要求他们将巧取豪夺的土地和财产归还于百姓。

他甚至为减轻民众赋税,豁出性命直言进谏,批评皇帝虚荣、残忍、不作为。

然而,仅凭他一个人的力量,根本无法对抗整个贪污成风的官场。

他在群臣的挑拨下屡次被降职、罢官,无奈地退隐到荒凉之地郁郁而终。

一代名将戚继光,无论是抗倭还是镇守辽东,其功绩已是大明武将所能达到的巅峰。

但他拼命上阵杀敌,辛苦戍守江山换来的荣誉,却被明朝“重文轻武”的制度所不容。

企图独揽大权的文官们,要的是一个能打胜仗的武官,而不是运筹帷幄、功高盖世的大将。

因此,提拔他的张居正去世后,他立即遭到群臣的弹劾,沦为了官场斗争的牺牲品。

最终,他被削去官职,没收家产,在贫病交加中孤独死去。

而比官场腐化、军力下降更可怕的,是民族观念的愚昧与落后。

“温岭居士”李贽曾试图从哲学的层面修正社会,却始终解不开沉重的思想枷锁。

李贽26岁中举人,30岁为官,因在官场郁郁不得志,转而潜心研究佛学与道学。

善于独立思考的他,敏锐地察觉到:明朝衰败的根源,在于以德治国,而非以法治国。

为此,他积极推行尊法反儒的思想,批判重农抑商的观念,企图打破凝固的传统礼教。

但奉行儒学治天下的文官,生怕他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便将他的远见卓识斥为“异端学说”。

不被传统教条接纳的他,以“惑世诬民”的罪名被捕入狱,在狱中凄惨自尽。

死后被参的张居正,更是名垂青史的“千古一相”。

他胸怀大志,任用贤臣,用大刀阔斧的改革举措,为国家和人民谋求福祉,深得百姓的爱戴。

可他有再大的本事,也挽救不了朝代的颓势,反而因中饱私囊,被皇帝和百官钉在了耻辱柱上。

这些人分别象征着明朝道德、功绩与思想的巅峰,却找不到破局的出路,还搭上了自己的前程和性命。

在岁月的滚滚车轮中,人人都渺小如一粒尘埃,无法改变既定的轨迹。

青史留名的大人物尚且如此,更何况是为了碎银几两而四处奔波的普通人?

《挪威的森林》中说:

“如果你掉进了黑暗里,你能做的,不过是静心等待,直到双眼适应。”

当下的社会,每时每刻都在变迁,各种惊喜、惊吓和无奈,也如浪潮般席卷而来。

不管是盲目地逆流而上,还是畏惧地踟躇不前,我们随时都有可能被现实的风浪所吞噬。

唯有顺应潮流,走在时代的趋势里,才能摸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康庄大道。

3

既然无法掌控命运,不如管好自己的人生。

《万历十五年》中,大多数权臣都没有善终,唯有申时行从纷争中抽身而出,得以安享余生。

申时行以殿试第一的成绩入朝为官,后又在张居正的提拔下,升任内阁大学士。

1582年,张居正病逝后,需要尽快有人接替他的职务。

然而,合适的候选人要么病故,要么返乡守丧,只好由资历最浅的申时行临危受命。

担任首辅一职之前,申时行在官场中并不起眼,个性也过于温暾随和。

但从张居正死后被参、子弟流放的经历中,他悟出了要为国效力,也要顾全自己的道理。

他明白不管权力多大、威望多高,一旦站在皇帝和群臣的对立面,注定会落得悲惨下场。

他也深知大刀阔斧的改革、唯我独尊的做派,势必导致朝中人心惶惶,引发内忧外患的混乱。

因此,八年首辅生涯中,他谨慎行事、宽厚待人,竭力缓和君主和大臣间剑拔弩张的关系。

百官以他曾与张居正交好为由,上书弹劾他时,他没有急着辩解,也没有心生报复,反而在后面的官员考核中对他们网开一面。

此举让大小官员都各安其位,人心稳定,也让他获得了大家的支持和信任。

中蒙边境起冲突时,朝中群情激愤,百官纷纷要求与蒙古开战,他却审时度势,选择派出使者与蒙古谈判。

结果,矛盾顺利平息,中蒙还开通了边境贸易,避免了劳财伤民的战争。

万历十五年,皇帝不上早朝后,他也竭力在君臣之间周旋,恰如其分地调停矛盾,一次次化解了朝堂危机。

他还治理了黄河水患,终结了愈演愈烈的“倒张运动”,维持官场平稳运行。

尽管时常遭遇无计可施的困窘,但他从不感到灰心,而是再次抖擞精神,以自己的方式积极解决难题。

渐渐地,群臣敬重他,皇帝器重他,各方势力在他的调和下暂时休战,让明朝得到了休养生息的机会。

1591年,他主动辞官,告老还乡,及时从纷纷扰扰中全身而退。

度过23年安逸时光后,八十岁的他寿终正寝,子孙后代也福泽绵延。

在世人眼中,申时行或许只是个左右逢源、功绩平平的庸臣。

但正是他的“和稀泥”,缓解了君臣矛盾,减少了明朝内斗,让王朝统治延续了下去。

黄仁宇也评价他说:“申时行有阳刚有阴柔,他必须恰如其分地处理文官集团与皇帝之间的矛盾。”

更难得的是,他看得透局势的复杂,也认得清自身的能力。

他尽职尽责地辅佐皇帝,无愧于国家和百姓,还在夹缝中保全了自己。

人生苦短,时运无常。既然掌控不了命运,不如努力管好自己。

哲学家西尼加说:

差不多任何一种处境,无论是好是坏,都受到我们对待处境的态度影响。

身处艰难苦厄的环境,不要轻易放弃;面对无能为力的事情,也不必为难自己。

生活犹如一场未知的冒险,不会一路顺风顺水,但也不总是泥沙俱下。

我们预测不到风云的变幻,也改变不了周遭的环境,唯一可以牢牢把握的,便是自己的心境。

怀着积极的心态,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任凭命运多舛,世事沧桑,过好自己的一生,就是最大的赢家。

《旧唐书·魏徵传》中有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透过历史的眼眸去看兴盛与衰落,才能悟透世界的规律,找到未来的方向。

在天意面前,人的力量往往是微不足道的。

即便权势滔天、才能过人,也只能在现实的莫测下束手就擒;

纵使王侯将相、仁人君子,也终会在时代的漩涡中销声匿迹。

你我不知命运河流将通向何处,却能守好自己的心,走好脚下的路。

不要为人性的晦暗复杂而陷入执念,也不必为一时的力不能及而自暴自弃。

过往或许没有多么美好,今后也不一定如你所愿,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把每一个当下,都过得充实自在。

置身纷繁复杂的大世界,却能从容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就是一个人最了不起的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