瓮投网 > 影视 > 正文

​《亮剑》中的日军联队,在真实历史上有多少兵力和武器?

2024-06-11 01:28 来源:瓮透网 点击:

《亮剑》中的日军联队,在真实历史上有多少兵力和武器?

《亮剑》这部电视剧尽管在十几年前就播出了,但直到今天这部剧的流传度和讨论度依然很高,这在抗日剧中可以说是十分罕见的。

甚至说,很多人对抗战的关注就是从这部电视剧中开始的。而这部电视剧中的多个情节“梗”直到今天,在网络上依然是广为流传。

我们知道《亮剑》是先有小说,后有电视剧。电视剧其实是将小说给扬长避短了,再加上演员们的出色发挥,使得剧版《亮剑》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在《亮剑》中,日军的各级作战单位都有涉及。大到日军第一军,再到日军的旅团及联队,小到步兵中队和小队。其实这些编制我们对抗战稍微有所了解的话也都知道,但实际上日军在不同时间段的编制不同,很多我们固有的认识可能不大正确。

本文我们就借助《亮剑》中出现的日军联队级编制,探讨下当时日军步兵联队大致的实力构成是怎样的。

《亮剑》的开篇是李云龙任新1团团长时为掩护129师师机关及野战医院转移,在苍云岭与日军坂田联队死战。

此战的时间按照电视剧说法是1940年2月,其实这一仗的历史原型是1940年9月百团大战时期的卷峪沟阻击战。

当时八路军总部、129师师部及后方医院在山西昔阳县沾尚镇卷峪沟村以南一带,突遇日军多路重兵合围。386旅参谋长周希汉紧急率16团和38团赶来阻击日军,即为卷峪沟阻击战。

这个386旅16团的前身便是386旅新1团,而在电视剧中李云龙所指挥的便是新1团。

为什么在真实历史上新1团变成了16团呢?这主要是八路军129师在整军后,统一编制的结果。而在电视剧中,独立团、新1团之类的新建团其实到最后都没改番号,这也是剧情设定的需要。

在真实历史上,经过整编后的八路军主力团,当时一般有2000多人,最好的装备就是迫击炮。因此电视剧中,该团只有一门炮,炮弹也较少也基本是历史上八路军主力部队的实情。

而1940年时,日军的步兵联队大致有多少兵力呢?

网上对日军步兵联队的介绍大都是这样的:

一个步兵联队下辖3个步兵大队,每个步兵大队满编兵力约1100人,联队直属有联队炮中队和平射炮中队及附属部队,整个联队满编达3800余人。

在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时,日军17个常设师团采用的是“四单位”制,即师团下辖2个步兵旅团、4个步兵联队以及炮兵、辎重、骑兵、工兵联队各1个。战时状态下,日军的1个满编师团总兵力可达24000到28000人。

在这种编制体系下,日军的步兵联队满编兵力为3800余人,在实际的作战中日军以加强步兵联队为一路,进行独立作战的战例有很多。

而在战争规模越来越大后,日军又动员了10个特设师团,其编制与常设师团基本相同,步兵联队的实力数也大致相当。

不过17个常设师团和10个特设师团依然不够用,因此日军又组建了一批“三单位”师团,这种师团没有步兵旅团的编制,而是直辖3个步兵联队。

在实战中,“三单位”师团比“四单位”师团更适应作战,因此日军之后新建的师团大都为“三单位”师团。同时原有的“四单位”师团也在不断调整编制,变为“三单位”师团。

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日军现役的51个师团中,有44个都是“三单位”师团,只有7个因为各种原因还保持了“四单位”编制。

但是同样是“三单位”师团,内部的编制却也不同,其中重装备配置较多的是甲种师团,而重装备配置相对弱的为乙种师团。

甲种师团和乙种师团均能承担野战或其所谓的治安作战任务,但相对来说乙种师团担负后者任务的时候较多,因此不少乙种师团也被称为是治安师团。

很多人以为日军是按照战斗力划分甲种或乙种师团的,其实甲种乙种只是编制。由于装备强弱不同,因此导致了战斗力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并不绝对。

因为有的日军甲种师团战力也并不强,而乙种师团的战力也并不一定比甲种师团差。

日军在全面战争刚开始时的常设师团后来都是甲种师团,而特设师团和新成立的师团中,有的为甲种,有的为乙种,情况各有不同。其中原先的特设师团也有甲种编制的情况,并不是说特设师团就一定是乙种师团编制。

以1940年山西日军的情况来说,其第1军所辖为第36、第37、第41师团,这三个师团都是1939年编成的,是标准的治安师团,编制上则是乙种师团。所辖步兵联队番号为步兵222联队到步兵227联队,步兵237联队到步兵239联队。

在电视剧的背景中,李云龙所遭遇的坂田联队应该是此类师团下属的联队。

当然了,电视剧中说道坂田联队的番号是日军第4旅团第3联队,其实日军的第4旅团为第8师团所属,1939年第8师团改为“三单位”师团后即取消旅团编制。而第3联队原为第1师团所属,该师团改为“三单位”师团后,第3联队调出与其他两个联队合编为第28师团。

就当时山西的具体日军而言,第4旅团实为独立混成第4旅团,不过这种旅团是直辖大队,不辖联队的。因此在日军的番号方面,所谓第4旅团坂田联队的设定其实不严谨,如果改成第36师团的某某联队其实就说得过去了。

因为我们这里是结合电视剧谈真实历史上的日军步兵联队,因此下面我们就介绍下这种联队的兵力和主要武器数量。

日军乙种师团的步兵联队,全联队兵力为3100人左右,比1937年的步兵联队兵力要少大约700人。

这样的联队同样下辖有3个步兵大队及炮兵等直属部队,不过在装备数量上要少些,自动火器及火炮有72挺轻机枪、24挺重机枪、4门37毫米平射炮、6门步兵炮、3门山炮。

在实际的落实中,不少乙种师团的装备未能全部到位,因此上述提到的武器数是最佳状态时的装备水准。

有人说,你这里说到了乙种师团步兵联队的装备水准,那么在日军占领区还有丙种师团和丁种师团,这样的师团下属的步兵联队又是如何呢?

其实日军的丙种和丁种师团是1942年之后的产物,这种师团的编制层级是师团——旅团——步兵大队,根本就没有下辖步兵联队。

所以说只要是在1940年后看到的日军步兵联队,那么不是甲种师团所辖,便是乙种师团所辖,不存在丙种和丁种师团所辖的情况。

而以电视剧中坂田联队出镜时的背景来说,该联队会有部分兵力承担据点守备任务,同时在其所谓的治安作战中也会有所伤亡。因此本联队一次性所集结的兵力不会超过3000人,但是日军联队级兵力作战时,会有配属兵力,因此总兵力还是会达到3000多人。

所以在《亮剑》的开头,也明确提到了日军的兵力是3000多人,这个倒是很契合日军当时一个联队级部队的兵力数。

八路军当时一个步兵团平均有马步枪532支、手枪29支、轻重机枪9挺、手提机枪4挺、迫击炮大约1门,子弹1万多发。

以装备数量来说,八路军步兵团武器数不及日军1个步兵大队,而弹药量则不到其十分之一。若是日军步兵联队的话,则八路军无论是武器数还是弹药上都处于绝对劣势。即便是八路军主力团,在武器弹药上双倍于平均水准,依然远不及日军的步兵联队。

因此在实战中,针对日军步兵联队的合围,只能是阻击日军,掩护非战斗部队和群众撤退,而无法将其彻底击败或围歼。

不过日军的这种部队其实也有问题,那就是兵力不多。要是合围到八路军的非战斗部队还好说,而遇到战斗部队的话,其实合围圈中空隙很多,八路军战斗部队一般可以轻易脱身。

真实历史上的卷峪沟之战,八路军的16团、38团完成任务后,即与日军脱离了接触。而在电视剧中,李云龙选择了出乎意料的正面突围。

很多人以对比八路军和日军的实力,得出了这种突围方式不可能的结论。

实际上日军在合围中,兵力是分散的,在可以打掉日军指挥部的情况下,集中全部力量从日军意想不到的正面突围,未必是不可行的。

但是这样做的风险很大,带有很大的冒险和运气成分,如果打不掉日军的指挥部怎么办?如果日军正面兵力恰好雄厚怎么办?

一旦发生意外,那么极可能会导致整个团被日军重创,这在抗战中是尽可能要避免的情况。

而实际上,通过走别的路线,一般来说在山区的八路军也不是不能突围,毕竟日军一个联队想要在山区合围八路军的一个主力团难度还是很大的。

当然了,真实历史是一回事,电视剧又是另外一回事。如果真的安排到日军薄弱的区域突围,那么电视剧的可看性就要低很多了,尤其无法突出李云龙的性格特征。

而且这样的安排,其实也的确存在某种可能性,安排在电视剧的情节中倒也无可厚非了。当然,为了突出战斗的残酷,在电视剧中也有张大彪被日军堵截的情节。

《亮剑》中除了苍云岭之战外,在日军对我根据地大扫荡及平安县城之战时,均出现了日军步兵联队的番号。而这些联队也基本上都是日军乙种师团的步兵联队,其编制与上面我们所介绍的大体相同。

不过时间越往后靠,这些联队的武器和兵员配置是越来越差的。尽管其装备水平依然比八路军要占优势,但是战斗素质与战争前中期的日军相比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

因此很多老战士在回忆中都会提到1944年、1945年的日军在作战能力上的下降。同时日军此时普遍编成“八大队”师团,在武器配置上进一步下降。一般情况下此时的日军就只能是龟缩在据点中,依靠大量伪军来维持占领了。

在八路军的反攻中,日伪军的据点不断被占领,敌后抗日根据地便在抗战后期再度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年底了,怎么买最划算?